微信营销案例分享:微信卖生鲜 月销售额10万
今天,单仁资讯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个微信营销的成功案例。随着微信的火热,以微信来开展企业的营销已不见为怪,但是能够在微信圈中成功的打造企业的品牌,做好与客户互动,并实现营销目标的却不多。以下来看看原新民网创始人邵嘉翔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创业,在微信上卖生鲜,并在短短的3个月内实现月销售额10万的。
邵嘉翔,原来是新民网的创始人。2013年3月离开媒体开始创业。目前依托微信在朋友圈销售高端食材。邵嘉翔特供项目搞了三个月,目前月销售额近10万,平均客单价400多,沉淀客户数百。
邵嘉翔开始把生鲜放到朋友圈卖。有一次参加一个展会,他买了一袋新西兰产的北极贝,味道不错就放到了朋友圈上炫,谁知底下六七十号人询问细节,凭着13年的媒体从业经验,翔哥嗅到了商机。
从开始捣鼓到现在不过3个月,邵嘉翔一个人,在微信朋友圈卖掉总值20多万的生鲜。朋友圈生意的好处太多了。除了创业成本低之外,如果能形成良性循环之后,客户还会通过晒产品的方式带来新的客户。他算了一笔账,特供目前591名粉丝,每个客户可以潜在影响200人,维护好现有客户即可不断扩大客户规模。假设每次推广活动都获得20名客户的朋友圈转发或发图炫耀,等于间接影响4000名潜在客户。
任何微信营销都需要两个基础条件,一个是一定的好友数,另一个是较为紧密的关系。翔哥十三年的媒体工作经验积累了大量和自己有紧密关系的优质人脉。
那么,什么项目才合适在朋友圈?邵嘉翔的总结是:低决策高频率的商品。邵嘉翔为何选择了高端食材,有以下5个理由:
1、吃穿住行,用五大领域内吃是至今仅存的蓝海,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品牌意识相较于穿住行弱,普通消费者只能在高级餐厅吃得到高端食材,部分超市有卖,但是贵且不方便;
2、食材的反复购买率高(邵嘉翔带来的两条3.5公斤福利三文鱼,瞬间就没有了);
3、食材的品牌溢价空间大,而品牌化进度很慢,目前消费者买食材并没有“牌子”的说法,竞争相对不是很激烈;
4、食材是刚性需求市场空间足够大;
5、食材销售领域不担心出现巨无霸企业,不用担心出现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情况。比如说,生鲜行业销售半径有限,即使北京有个微信生鲜哥也影响不了翔哥。
邵嘉翔回忆起创业之初,货源是一个难点,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供应商才答应把较少量的货供给他。其实朋友圈买卖,微信主的个人形象树立也是个要点。看看邵嘉翔的朋友圈,能概括出几个点:新鲜、美味、健康、美食家、“洋”气又接地气,而且还是个爸爸的身份。这样的形象塑造和和熟练地运用微信这个平台分不开,他打造出来的生鲜平台更是和他的个人魅力离不开。
品牌营销真的需要很多钱吗,一个小企业如果熟悉媒体的运作方式,照样可以找到自己的生财之道。这就是邵嘉翔的创业方式,也是他的成功之道。via:飞马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