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抢红包背后的秘密
随着微信5.2版本的诞生,也随着马年春节假期的各种欢乐,1月26日,微信红包功能悄悄上线,并在一夜之间迅速走红,造就了大量的微信支付用户。如今,也终于告一段落。微信如何在短时间内掀起一阵“红包热”,并呈现出惊人的扩散力?以下请随单仁资讯小编一起分析:
微信抢红包如何诞生?
腾讯微信红包团队在设计之初,曾经想到的是“要红包”,但由于考虑到“要”这个字会让被索要红包的用户产生抗拒心理,而“抢”红包则更符合用户的心理活动,于是则把“要”改成了“抢”。
在微信5.2版本诞生后,微信就在“我的银行卡”的菜单中,增加了AA收款、理财通、嘀嘀打车的实用功能。具体内容在文章《微信5.2安卓内测版抢先体验》中有详细介绍。而其中的AA收款的逻辑思维与微信红包略为相近,采用生成随机数字的方式进行红包的分配。比如,在微信早期产品中曾出现过的两个互动小游戏,隐藏在表情功能里。一个是石头剪子布,另一个是摇骰子。这两个游戏原本是用于朋友之间通过随机事件做出决策,比如谁赢谁就付款。微信抢红包同样也是这样的逻辑。
微信抢红包的背后是名为“新年红包”的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发红包、查收发记录和提现的功能。用户关注该帐号后,就可以发两种红包,一种是“拼手气群红包”,用户设定好总金额以及红包个数之后,可以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另一种是普通的等额红包。在春节假期期间,比较流行的是前者,即“拼手气群红包”。
微信抢红包的成功之处
微信抢红包的玩法极为简单,由此看来,操作简单便是微信的成功之道。
从用户的操作过程的角度上分析,发送方只需要通过“新年红包”公众号,选择发送红包的数量和金额,以及祝福的话语,通过“微信支付”进行支付,就可以发送给好友;接收方则需要打开便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提现的功能则只需要用户将储蓄卡与微信关联,就可以在一个工作日后实现。
据了解,微信抢红包团队为了达到这种简单的操作,在产品上经过了不断的调整。在1月27日之前,用户在抢红包之前,要先写上祝福,然后才可以抢。而在之后,用户通过微信红包得到的收益,目前并没有设置更多的出路,而是让用户直接提现。
虽然从短期来看,这样做让用户失去了可以接触其他业务的机会,但是作为产品早期教育用户使用习惯来看,这样的设计去能够大大地减少用户的使用负担,提升用户的体验以及活跃度。
除此之外,微信抢红包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拥有庞大的熟人关系网络。在微信中,由于分享是建立在用户彼此之间的信任上,其游戏娱乐性很强,所以用户也会更愿意去主动分享。
在一般情况下,用户不会主动去添加别人为自己的支付宝好友,只有在需要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和关注对方。但是对于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通讯工具的微信来说,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聊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于是,人的主动传播也成为了微信抢红包短时间内得到扩散的主要原因。
并且,微信抢红包由于有了“抢”的动作,也使得活动更具有娱乐性,游戏性,人们通过有限量的抢红包过程,既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也让发红包的“土豪”们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从微信抢红包的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已经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如果想要在移动互联网中分得一杯羹,就需要多点从用户的角度上去体验,比如在心理的满足上,在物质的需求上,哪怕这些满足点或需求点都看似很小,一旦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后,就会爆发出全新的生命力,通过进一步的挖掘,改造,从而不断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因此,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将会产生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并且企业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得到全新的变革,实现再一次的腾飞!单仁老师说过,2014年,将会是传统企业的电商元年,借力移动互联网,把传统企业的优势发挥得更大。企业家们,变革吧!只有改变,才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转型,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