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农产品O2O】当“农产品”遇到“电商”
农产品也玩o2o,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农产品电商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去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达3000家。而我国农产品的年总交易额约4万亿元,80%通过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网购量微不足道。正因为如此,农产品电商市场有着巨大潜力。而近期阿里巴巴的上市,再次把农产品电商的未来呈现在投资者面前,阿里巴巴上市7分钟路演中,其中大约1分多钟的内容就介绍了发生在浙江丽水的故事,阿里巴巴将有望与丽水市深化合作,共同打造农村电商的服务模式。
我国的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方式主要是集散模式,大多数是以“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集)→中转流通→销地批发市场(散)→消费者”的方式流通到消费者手中。从成本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带来了成本的高企,包括交易成本、中间层级贸易商利润、物流成本和货损及资金成本等等。因此电商在农产品和生鲜市场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完成产业链的纵向整合,压缩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并提升规模效应。同时有了电子商务就可以追溯农产品流通体系,这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也广受消费者的关注和欢迎。
纵观各大电商农产品生鲜电商发展的形态,大致有三种:交由第三方商家入驻;自产自卖;自建冷链物流,目前京东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商家入驻为主,沱沱工社采取的是一条全产业链自产自卖的结构形式,将现代服务业与农业结合的电商,而阿里巴巴和顺丰则选择自建冷链物流,因为农产品生鲜很难靠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一方面是因为第三方物流很难保证质量和时间,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一般的物流配送手段也很难满足有机食品装箱和冷藏冷冻的要求。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电商面临冷链物流、产品标准化、消费者信任等多重挑战,如果能够进行专业化分工,或许可以同时解决标准化、安全性、冷链物流3大难题,农产品电商的明天才会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