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决】2014,微信将继续让阿里颤抖!
2013年微信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阿里面对这种情况选择“强推来往”“进军手游”等手段死磕。本文作者分析,即使发力弥补移动端劣势,与微信相比,阿里在资源、模式等方面存在先天短板。换句话说,微信之所以能在2013年抢尽风头,不仅在于它本身的优势,阿里的劣势也为其提供了“最佳助攻”。
腾讯微信在2013年彻头彻尾地火了一把,作为电商领域龙头老大的阿里巴巴无法淡定了—从“强推来往”到“封杀微信”,再到1月8日高调宣布“进军手游”,似有与微信“死磕到底”的意味。
为何阿里会这样?很显然,微信已“威胁”到它了。
为了让各位看明白微信的玄机,请容我先说一说淘宝天猫的情况,因为只有将淘宝天猫的短板说清楚了,大家才能真正看明白微信是如何迎头痛击淘宝天猫的致命弱点的。
阿里巴巴说白了,就是一家纯互联网公司,淘宝天猫就是一个流量贩子。它的工作就是将人流引入平台,将商品聚集到平台上来,然后卖流量给商家。这种电商平台的特点就是竞争越激烈越好,商家拼杀越惨烈越好。竞争越大,流量卖出去越值钱,平台收益越高。去平台购物的客人,是平台的命根子,平台一定会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别的平台染指,哪怕是自己平台上的商家也别想将客人资源据为己有。客人忠诚的只是平台,而绝对不会是商家,平台会用尽方法引导商家互斗,会想方设法引导客人背叛。基于这个大前提,平台必然会出现如下问题。
第一,资源瓶颈。按理说,淘宝天猫平台一年的销售额满打满算也就万把亿,这在整个社会零售额里占比并不大,成长空间还非常大。但为什么商家还在电子商务成长的初级阶段就感觉到寒风凛冽,流血漂橹了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平台流量的分配机制—搜索。每个关键词就只有千把个有效展示位机会,排在后面的基本没任何戏。所有商家必须得争取排在前面,自然就形成了相互之间的拼杀。商家拼起来了,平台就有赚钱的戏了,卖展示位。于是就有了淘宝天猫最疯狂的吸金机器—直通车和钻展。
第二,竞争消耗。平台会策反消费者,不让消费者忠诚于某一商家。在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很多商品的可选择范围并不大。比如你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基本就只会在附近的几家商场里就近购买。但淘宝天猫呢?不同!基本上99%的商品,你一搜成千上万,可选择的空间太大了,背叛商家的成本太低了。这个时候,消费者还需要牢牢记住某一商家吗?还需要很在意某一商家吗?独特的商品,没有选择余地的商品必竟只占很少数,大部分商品都是千人一面,竞争自然也就会非常激烈。
除了这个原因促成消费者可以很容易背叛之外,平台还有更狠的招。比如说,今天你在淘宝天猫看过或买过红酒,那么只要你上网,就会经常跳出别的交了推广费的商家的红酒,商家挖空心思做出的诱人图片和广告语,很容易让你有试一试的冲动,只要你一试,你前面的老商家就失去了一笔生意,或者永远失去了一个客人。所以,在淘宝天猫,维护老客人很难,成本非常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内鬼”,而且这个内鬼还不是别人,是平台自身的游戏规则不断“挖你的墙角”,出卖你的商业机密。目的就是要让客人永远只忠诚于平台而不是商家。
第三,成长烦恼。阿里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口号,但是限于平台的基础问题,很难建设成为一个可以适合所有商家公平竞争自由成长的生态系统。由此,淘宝天猫的平台容量始终有限。平台自身也受累于越来越庞大的商家和商品管理而疲于奔命,人力是有极限的,这种将所有事情揽于一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交易规则要管,大小交易纠纷都要管,假货劣质商品要管……阿里巴巴一家企业想要管完,这可能吗?出问题是必然。
上面就是淘宝天猫所存在的致命问题,在现有的模式下基本无解。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淘宝天猫包括京东等自营B2C电商平台,都只能算是电子商务的第一个版本,如果按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类比的话,算是奴隶社会吧。平台是奴隶主,所有商家都只是奴隶。这样的一个电子商务模式,充其量只能充当社会零售形态的补充,而绝对没有资格如马云所说的要革传统零售命的能力。
电子商务在中国有强大的需求,阿里巴巴能有今天,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全社会的需求自然而然推动的。但走到今天,淘宝天猫的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了,社会需要更新的电商模式,商家需要更公平生态的成长环境。这是内在的需求,只是大家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想象发挥的空间。这个时候,微信出现了。有一点需要注意,微信推出之初,肯定没有想过要做电子商务,没有计划过微信支付,没有想过要藉此去抢阿里巴巴的饭碗。也许只是想在手机上延续QQ的辉煌,巩固自身互联网社交领域的地位而已。只是因为中国电子商务模式升级内在的需求太强大了,广大用户的创造推动力太强大了。用户反向惊醒推动了腾讯公司的电商梦,并且腾讯公司也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个巨大机会,开始冷静地推进了。这一切都只是顺势而为。
为什么说,微信会强力威胁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的霸主地位呢?外行人也许看不清楚,但内行人如马云和阿里巴巴的高层肯定是心知肚明的。于是,有了来往急火火的推出,有了马云不断地站台呐喊,有了“闭关锁国”毅然决然切断微信的链接,有了高调夸张而密集的调整。但是这一切,在微信有条有度的攻势面前显得那么力不从心。
微信为什么可以威胁阿里巴巴的原因。
起源还是移动互联网的强势崛起,PC端的日渐式微。由于手机的特性限制,我们任何人的手机里都不可能装下太多的应用程序,硬件能突破,但人的使用习惯是突不破的。手机端的应用越少越好,越集中越好。手机应用是排他的,用了这个就会尽量减少别的应用。而目前所有手机应用中,微信是最强势的,应用人群是最多的。广大用户也乐意见到一款微信可以通话交友,可以浏览信息,可以支付购物,多方便呀!在这一点上,阿里巴巴失去了先机。
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的一惯做法就是与传统零售对立,一直宣称要革传统零售的命。在电商平台模式的设计上,也很难让成熟的线下品牌,传统零售商进入。阿里巴巴的用户把控特性也一直让传统零售商品牌商心生忌惮,拒绝融入淘宝天猫,因为那样无异与虎谋皮,帮她人做嫁衣。这一点,给了微信很大的机会。如果不出意外,微信的做法会是怎样呢?第一步,打通微信支付,这一步微信已经实现了,打通支付后,就消除了传统零售最大的触网障碍。第二步,开通微商城。然后制定一点简单的规则就可以了,商家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真是无招胜有招。
除了一般的购物需求,微信还可以进行大量别的商业化行为,比如充值、订酒店、订电影票、保险(放心保)金融服务……这就是微信电商的想象空间,这就是微信威胁阿里巴巴的根源所在。很多人认为微信威胁不了淘宝天猫,理由是微信要建一个类似阿里巴巴一样的商品商家管理系统太难,短时间内无法建成。以为阿里集团凭借海量商品和商家的管理体系已经构建好了足够深足够宽的护城河,微信根本拿阿里没有办法。但是他没有想过,微信根本就不用管这些,他完全可以利用移动端强大的用户数重新制定规则。他啥都不用管,就是一个比淘宝天猫更键康的电子商务生态平台,海纳百川。
微信电商,跟淘宝天猫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它是基于熟人关系、地理位置关系构建起来的购物体系。商家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比目前淘宝天猫的买家卖家关系要亲密得多。所以微信根本就不需要制定繁杂的规则,自身也不会为那些规则所累。
当然,微信这种购物形态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大家的购物需求,淘宝天猫也有自己的可取之处。比如一些极小众的商品,很难线上线下全面布局的商品,还是淘宝天猫更适合。但是微信还是有招的,商家只要利用好微信碎片化朋友圈的传播,大力发展分销商构建分销渠道就可以了。微信还可以跟其他电商平台联合,比如京东、易讯等,进一步弱化淘宝天猫的优势,挤压阿里巴巴的生存空间。太多手段,太多想象空间了,这已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微信愿不愿干的问题。
阿里巴巴真的是遇到强劲对手了,一马平川的电商之路从此将变得坎坷,日子不会再像以前那么滋润了,高速发展的神话从此也将成为历史。其中的变数就是腾讯公司别犯错,在这么大好的局面下,如果自己犯大错,那就没办法了。千万不能做的事就是像外界希望的那样一下引进千千万万的小卖家开微店,那样微信的用户体验立马就完蛋了,四处充斥着广告,几乎是逼着一般用户离开微信。我也一直反对微信无节制开放加粉功能以迎合做传播、做营销人的要求,微信根本就不需要那个,保护用户体验永远是第一位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超越商业层面的势力介入之后达成巨头之间的和解,在强大资本幕后的推动下,达成更强大的利益联盟,那又会是另外一个局面。在中国这个还不算是完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