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如何向精细化经营模式过渡
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过了家庭作坊式的初级发展阶段之后,开始投入资源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突然遇到转型阵痛或者叫发展瓶颈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具体症状是:发现业绩有止步不前甚至缓慢下滑的趋势,于是你开始使用各种或“名药”或“偏方”来加以应对,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效果。
说了这么多,中小企业卖家如何从粗犷式经营模式过渡到精细化经营模式的过渡呢?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首先你得先要了解电子商务的具体流程:用户产生消费需求—用户通过某个渠道进入你的店铺—用户浏览你的产品和店铺—用户对你的商品产生了切实的消费意愿—用户完成付款等待商家发货—用户收到商品比较满意确认交易成功并成为你的最新顾客—用户重复购买你的产品成为你的忠实顾客。
在这个电子商务的完整流程当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让你失去潜在顾客,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力去优化每一个环节的用户体验,尽可能挽留住每一位潜在顾客。但是你要明白,这个优化用户体验的工作是一个永无止尽的过程,以对效率的追求为出发点,最好是让更专业的人从事最擅长的工作,这样你的公司内部就得按照职能分工来进行部门划分。
例如产品部主要负责开发出能够满足目标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的商品(用户产生消费需求环节);推广部主要负责流量的引入工作(用户通过某个渠道进入你店铺的环节);设计部主要负责将你的商品和公司整体实力以最优的形式展示给进入店铺的潜在顾客(用户浏览产品和店铺环节);客服部主要负责接待顾客解除他们的消费疑虑(用户对商品产生消费意愿环节);物流部主要负责将商品发送到用户手中,直到顾客收到商品后确认交易成功成为你的最新顾客(完成付款等待发货环节)。
总体来说,你投入资源进行公司化运作和职能划分的初衷,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整体运作效率。但是在实际的公司运作过程中,在进行了部门和职能划分之后,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整体效率不升反降的现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市场信息瞬息万变,而竞争生存法则要求公司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当你们还是两三个人在一起做事情的时候,大家对整体方向都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即使在细节方面有一些分歧,也能很方便很快速的进行沟通协调。但是当你的团队成员规模上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涉及日常经营的决策信息”会在传递过程中产生一定程度的“损耗”,这就导致“信息变质”或者“步调不一”等等影响整体效率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试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公司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长远的发展规划,这样在面对小的市场变化之时无需反应或者仅需细微调整一下;另一方面总结经验制定应对各种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案(涉及到部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来应对问题的具体方法),并逐渐形成一套能够应对店铺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运作机制。
这样做不仅能增加公司整体抵抗市场变化的能力,从而达到“减少使整体运作效率降低的突发事件或决定的产生几率”的目的;还可以使“公司的运作过于依赖某个或某群重要人物”的情况有所好转,有了良好的运作机制之后,即使某个重要人物因为各种原因而离开公司,也不会对公司的整体运作产生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