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何以从草根中脱颖而出
O2O网上订餐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大类,一是团购,二是预订,三是外卖。团购基本定局了,无非大众点评和美团哪个做大哪个做小,或许百度糯米也还有些许机会。预订这个领域,大众点评网、饭统网、订餐小秘书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预定起步早,国外有opentable的模式借鉴。可惜这里是中国,消费习惯还没起来。饭统网和订餐小秘书做了10年就那点规模,据说就连大众点评,一天也不过5000单。剩下的比较有看点的领域,就是外卖了。
网上订外卖,虽然比订餐起步慢,但最近几年风云迭起。尤其是今年,巨头们一起把订餐推到了风口上。淘宝带着“淘点点”来了,美团推着“美团外卖”来了,大众点评也一如既往地低调地来了。那饿了么呢?半年前刚拿到红杉的2500万美元,但是据不知道可不可靠的消息,最近又迅速敲定了一笔亿级的战略投资。
可预见到,今年下半年,外卖订餐领域的PK就会和去年的打车、前年的团购一样,high得热火朝天。网上订餐,已经是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我是早就想写写外卖这个领域了,出于各种原因一直没写。现在么,差不多也是时机了,就乘着还有点宁静的时候,先全面地谈谈这个领域吧。
外卖订餐应该是“割肉”还是“分肉”?
以前不知道谁有一句话神总结,中国大学生互联网创业三大领域:社交、外卖订餐、倒卖二手书。大意就是说这些模式没巨头卡位,没啥门槛,不需要啥资源,而且是个人就能想到。所以这几个领域无数草根诞生,然后死亡,不停进行这样的循环。饿了么正是如此,基本上是一刀“捅死”交大的同门师兄“小叶子”,然后踩在它尸体上崛起的。饿了么之外,还稍有规模的外卖网站有点我吧、易淘食、到家美食会、美餐网等几家,不过和饿了么不是一个量级的。鉴于今年订餐这个领域的局势发展,可以说基本上其中一部分,或者说大部分,半只脚已经踏进棺材里了。
关于饿了么的现状,据说去年年交易额10个亿,这个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根据百度指数粗略推算下,加上移动端的偏差值,现在的交易额保守估计一天怎么着也该有300万以上。当然,就算再翻个倍,要是拿去和猫猫或狗狗比,也不是一个量级的。但饿了么也有他们的优势——单多高频。由于外卖是个极度刚性的需求且被习惯主导,在有些比较强势的区域,饿了么一天的订单量可能要高过其他所有电商的包裹数总和。这背后是多大的想像空间呢?
本文主要解析下他们的商业模式。刚也说了网上订餐没啥门槛,所以实际上大家玩法也都差不多。搭个平台作为桥梁,一端用户一端商户连接起来。如果要细分拆解的话,饿了么大致上是这样一个业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