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 如今有了另一个未来
华清传媒 | 2015-12-01
虚拟现实技术其实是一门高科技,可以让用户体验计算机模拟的现实环境,但消费者对于却宁不愿意买单,因虚拟现实技术一直都处于内热外冷的状态,但现在虚拟现实有了另一个未来。

虚拟现实技术
加之此前,诺基亚在洛杉矶“Now Here”发布会上推出的球型摄影机Ozo和GoPro与谷歌合力开发的带16个GoPro Black的360度摄影机GoPro Odyssey。虚拟现实领域最近在呈像设备和录制设备上都有不小的新进展。
就国内而言,虚拟现实设备大多集中在头戴式装备方面。在这之中,既有像暴风魔镜这样的来自于成熟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也有智东西曾与之深度交流过的像乐蜗、SimLens、灵镜、Depth-VR等初创企业拿出的创意。
同一形态产品的扎堆出现,一方面表明了虚拟现实市场的火热,另一方面也可能迫使虚拟现实的发展和竞争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不过最近,海内外也有一些新的形态出现,且分别集中于硬件创新和内容拓展两个领域。
在国内,这一进展凸显在了硬件设备方面。
上图是国内一支名为G-Wearable的创业团队拿出的虚拟现实产品StepVR。其主打第一人称视角的“全沉浸式体验”,由头部显示器、背包式无线处理器、全身动作捕捉传感器、手部识别传感器和空间定位设备组成,支持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自由行走和动作交互。
与其他虚拟现实设备相比,StepVR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别是体验者背在背上的背包式无线处理器。作为整个设备的中枢神经,在这个“背包”里存放着四肢上的运动捕捉传感器,体验者需把它们从“背包”里拉出来,逐一套在相应的位置上。
G-Wearables CEO郭成称,其所采用的手势识别方案不会受到光线强弱的影响,在阳光下也可正常工作;全身动捕设备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9轴姿态捕捉算法,而定位技术可实现毫米级的定位,以帮助解决头戴式VR虚拟现实设备的晕眩难题,并能通过自主定位实现多人的位置接入。
实际上,尽管我们尚无法预计这款设备的商用时间表和进展,但其无疑为虚拟现实设备的形态提供了一种的新的可能。
在海外,内容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YouTube:在拿到了英特尔RealSense技术的授权后,YouTube正逐渐成为虚拟现实内容的主要来源。据悉,Youtube的全景视频可以为谷歌街景地图提供素材支持,而用户在结合Oculus或Google Cardboard等头戴式设备时即可获得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本月,雅虎在波特兰XOXO节上展示了一款有望被整合到Flickr图片服务中去的虚拟现实图片预览Demo。体验者只需低头盯着粉蓝色珠子,几秒后就会出现下一张图片。
Facebook:据《华尔街日报》透露,布局甚早并拥有Oculus的Facebook正谋划一款支持360度球型摄影视频的手机APP。研发成果将允许用户平移或旋转手机来观察不同角度的视频场景,预计将会兼容Android和iOS系统。
VRChat: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初创公司,其拿出的产品是3D版本的Skype。用户可借助前者的软件接入Oculus,直接在虚拟世界进行漫画风格的交流。这不仅将改变未来的网络社交,还将为医疗、会议的商用领域的应用展现出无限可能。
如果说此前的虚拟现实就是电影、动画和游戏,那么最近出现的这些新进展便打破了这种条条框框。
实际上,正如美国风投咨询机构奥本海默此前发布的观点:虚拟现实设备如今需要证明的是自己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设备,其定位不应仅仅是昂贵的头戴显示器。那么,对于新的硬件形态,对于社交、地图全景、医疗、商务会议等内容领域的新的尝试,也正是整个产业对于虚拟现实这一新技术的挖掘和扩展。
虚拟现实这一技术还属于探索阶段,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在于相对低的成本和成熟的用户体验,这似乎为虚拟现实产品指向了新的未来。
虚拟现实技术其实是一门高科技,可以让用户体验计算机模拟的现实环境,但消费者对于却宁不愿意买单,因虚拟现实技术一直都处于内热外冷的状态,但现在虚拟现实有了另一个未来。
十一假期前,索尼在2015东京电玩展上正式将旗下虚拟现实头盔Project Morpheus更名PlayStation VR,并推出多款新游戏支持。而三星也在刚刚结束的Oculus Connect 2大会上宣布,第二代Gear VR将于11月上市。其不仅将头戴显示器部分的重量降低了22%,还把零售价格调整到了99美元。
加之此前,诺基亚在洛杉矶“Now Here”发布会上推出的球型摄影机Ozo和GoPro与谷歌合力开发的带16个GoPro Black的360度摄影机GoPro Odyssey。虚拟现实领域最近在呈像设备和录制设备上都有不小的新进展。
就国内而言,虚拟现实设备大多集中在头戴式装备方面。在这之中,既有像暴风魔镜这样的来自于成熟互联网公司的产品,也有智东西曾与之深度交流过的像乐蜗、SimLens、灵镜、Depth-VR等初创企业拿出的创意。
同一形态产品的扎堆出现,一方面表明了虚拟现实市场的火热,另一方面也可能迫使虚拟现实的发展和竞争陷入同质化的泥潭。不过最近,海内外也有一些新的形态出现,且分别集中于硬件创新和内容拓展两个领域。
在国内,这一进展凸显在了硬件设备方面。
上图是国内一支名为G-Wearable的创业团队拿出的虚拟现实产品StepVR。其主打第一人称视角的“全沉浸式体验”,由头部显示器、背包式无线处理器、全身动作捕捉传感器、手部识别传感器和空间定位设备组成,支持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自由行走和动作交互。
与其他虚拟现实设备相比,StepVR从外观上看最大的差别是体验者背在背上的背包式无线处理器。作为整个设备的中枢神经,在这个“背包”里存放着四肢上的运动捕捉传感器,体验者需把它们从“背包”里拉出来,逐一套在相应的位置上。
G-Wearables CEO郭成称,其所采用的手势识别方案不会受到光线强弱的影响,在阳光下也可正常工作;全身动捕设备中采用了自主研发的9轴姿态捕捉算法,而定位技术可实现毫米级的定位,以帮助解决头戴式VR虚拟现实设备的晕眩难题,并能通过自主定位实现多人的位置接入。
实际上,尽管我们尚无法预计这款设备的商用时间表和进展,但其无疑为虚拟现实设备的形态提供了一种的新的可能。
在海外,内容方面有了新的尝试。
YouTube:在拿到了英特尔RealSense技术的授权后,YouTube正逐渐成为虚拟现实内容的主要来源。据悉,Youtube的全景视频可以为谷歌街景地图提供素材支持,而用户在结合Oculus或Google Cardboard等头戴式设备时即可获得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本月,雅虎在波特兰XOXO节上展示了一款有望被整合到Flickr图片服务中去的虚拟现实图片预览Demo。体验者只需低头盯着粉蓝色珠子,几秒后就会出现下一张图片。
Facebook:据《华尔街日报》透露,布局甚早并拥有Oculus的Facebook正谋划一款支持360度球型摄影视频的手机APP。研发成果将允许用户平移或旋转手机来观察不同角度的视频场景,预计将会兼容Android和iOS系统。
VRChat:这是一家来自美国的初创公司,其拿出的产品是3D版本的Skype。用户可借助前者的软件接入Oculus,直接在虚拟世界进行漫画风格的交流。这不仅将改变未来的网络社交,还将为医疗、会议的商用领域的应用展现出无限可能。
如果说此前的虚拟现实就是电影、动画和游戏,那么最近出现的这些新进展便打破了这种条条框框。
实际上,正如美国风投咨询机构奥本海默此前发布的观点:虚拟现实设备如今需要证明的是自己并不只是简单的娱乐设备,其定位不应仅仅是昂贵的头戴显示器。那么,对于新的硬件形态,对于社交、地图全景、医疗、商务会议等内容领域的新的尝试,也正是整个产业对于虚拟现实这一新技术的挖掘和扩展。

虚拟现实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