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传媒微信二维码

咨询热线:400-090-6576

咨询邮箱:shangwu@tsinghuanet.net

首页 > 媒体报道 > 需要重做系统“ 推到重来”吗?

需要重做系统“ 推到重来”吗?

华清传媒 | 2015-12-01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方便办公。但很多老板在一段时间后就会要求技术人员重做系统,将原来的都推翻,仿佛这样同志们会更加有斗志,但事实上真的有必要重做系统吗?
需要重做系统“ 推到重来”吗?
不要让我重做系统
         上个月,有个以前的同事问我:“你在的时候,为什么不重做系统,我们明明有实力啊”。
         我说:“我们也做了很多事情嘛,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增加冗余、理清各模块职责、API 通讯机制的建立、内部分层的整理。”
        他说:“对,但我还是想知道,你为什么不重做系统呢?”
        于是我问:“我离职之后,后来似乎多投了不少人重做系统?结果怎么样呢?”
        他说:“结果,结果就是做业务要同时操作三四套系统……”
        就我所见,把原有系统 “推倒重来” 的喜好不只程序员有,使用者更有。拿我几年前的那份工作来说,刚入职老大们就来跟我讨论重做系统的打算:需要多少人,多少钱,多长时间,能把原有系统推翻重来。毕竟大家每天都忍受切肤之痛:速度慢、经常出错、不安全、客户抱怨、架构糟糕…… 所以都想拿出 “敢叫日月 换新天” 的劲头,来个干脆的彻底解决。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在我任内 “重做系统” 一直没有被提上日程,整个技术团队所做的都是 “改良” 的工作,内容就像我上面说的:系统稳定性、安全性、增加冗余、理清各模块职责、API 通讯机制的建立、内部分层的整理。这个选择我有充分把握,而且在我看来,如果断然 “推倒重来”,我未必能比继任者做得更好,甚至可能更糟糕,因为 重做系统“推倒重来” 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众所周知,软件开发的难点之一就是控制复杂度。但是在不同的领域,复杂度有不同的表现。对于纯互联网业务,或者 IT 基础架构来说,其复杂度在于软件本身,架构的制定、类库的选择、编码的质量等等。对于其它 IT 系统——尤其是公司迅速成长,业务不断复杂化的 IT 系统——而言,其复杂度并不在于软件本身,安全、性能、负载的问题都套用现成的 IT 解决方案,真正的复杂度来自系统承载的业务本身,比如最简单的:系统里有哪些单据,各种单据承载什么信息,用在什么场景,这些单据是怎样流转的,各种单据存在怎样的约束关系,出现异常情况应当如何处理才能保证业务数据的一致性……这些问题没有准确而稳定的答案,IT 再怎样努力也是白搭。
         对于已经能在线下规范运行的业务,或者是有经典解决方案的工作(比如财务、仓库管理),这些知识都是现成的,可以直接拿来用。但对于新兴领域、新兴业务来说,往往不存在 “经典解决方案”。加上很多公司成长速度飞快,一开始并没有构筑好的 IT 基础(其实是业务架构基础)。典型的情况就是:业务概念混乱不清,业务逻辑层也是杂乱无章,很多系统里干脆把数据库当作业务逻辑层(这可不是说笑,因为数据库无法推脱责任了)。结果,混乱的业务逻辑依附于糟糕的 IT 系统,乱上加乱最终成了一锅粥。对 IT 来说,已有业务的问题层出不穷,每次出问题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寻找蛛丝马迹来 “破案”;对业务来说,新增业务往往会影响到原有业务,但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会如何影响。系统日渐庞大的另一面是内部日趋无序,复杂度和维护成本飞速增长,远远超过可控范围。
         吊诡的是,许多人的解决办法不是针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评估业务复杂度、整理业务逻辑、整理业务关系,反而认为 “推倒重来”、重做系统就能解决。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系统与业务的关系也有误解。
        对希望 重做系统 的人来说,系统和业务的关系,有点像车辆对人员:一辆车我开了一段时间觉得不好,就想换一辆车来开,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信息化深入工作各个角落的今天,系统和业务的关系远不是 “车辆对人员” 那么疏远,而更像 “心脏起搏器对人”,或者 “人造骨骼与肌肉” 的关系,已经如胶似漆缠在了一起,系统对业务的支持越多越广(暂时不论质量),双方纠缠得也就越紧密。更换心脏起搏器或者人造骨骼的难度,远远比换车的难度要大,所以需要慎重考虑,不能单纯因为心脏起搏器 “不那么好” 就轻率决定更换。对系统来说,也是如此。
        如果要对基础不好的遗留系统做脱胎换骨的改造-重做系统,我有几点经验可以参考:
        第一,一定要有非常优秀的业务人员和开发人员。
        对业务人员来说,不但要熟悉自己手头的操作,还必须明白操作背后的逻辑,并且需要超越本职工作,能从全局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业务(有时甚至要让自己操作更复杂,来提高系统安全性等收益),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业务的复杂度。对开发人员来说,要能够完整理解领域知识,同时必须有高超的编程能力来应对遗留代码,敢于出手而不是畏缩不前,谨慎出手而不是贸然行动——如果原有系统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可以打 30 分,全新开发系统的技术要求是 60 分,那么要成功改造遗留系统的技术人员,往往需要有 80 以上的分数才能胜任。
        第二,重做系统“推倒重来” 往往不如 “逐步改良”。
        所谓 “逐步改良”,指的是大家先通过讨论确认未来系统的设计蓝图,然后需要开发用于过渡的接口层。于是,新开发的模块一定要严格按照新的规范开发(这也就是我说的 “理清各模块职责、API 通讯机制的建立、内部分层的整理”),同时通过过渡的接口层与原有系统对接,原有的模块则在理清业务逻辑的情况下,按需切出合适的接口,逐部分在测试通过的情况下进行迁移。最终新的系统是像拼图一样慢慢拼出来到最后一天才成型的,而不是平底盖楼造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搭建出合适的接口或者接口层。这些工作就像盖房子的脚手架,哪怕之后不会用到,中途也不能省略,还必须仔细对待。当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工作——我曾经遇到过数据库事务里跨库连表的查询,这个糟糕的设计严重阻碍了单数据库实例拆分成多实例的进展,回想起来真是如噩梦一般。
需要重做系统“ 推到重来”吗?
重做系统
        所以,重做系统“推到重来”,并不那么简单的,下次你的老板要求你重做系统时就让他看看这篇文章吧。

最新资讯

  1. 北京营销策略有哪些
  2. 北京怎么做关键词seo营销呢
  3. 北京怎么做好关键词seo营销
  4. 如何做质量好价格低的网络营销
  5. 长尾关键词网络营销推广优化
  6. 北京网络营销SEO关键词,关键词选取
  7. 百度关键词推广该如何进行调整
  8. 网络营销策划包含哪些方面
  9. 百度快速排名方法技巧全面分析
  10. 企业网站优化技巧——网站title标签设置